又到了荔枝的产季,大家可能最近不时会受到鲜豔欲滴的荔枝在视觉与味觉上的强烈攻击。在夏天吃冰冰凉凉的荔枝可是杨贵妃等级的享受啊。但老一辈人总是会说,荔枝吃多了会「上火」,先不管上火这种说法到底是否有确实的科学根据(目前主要说法是因为食物糖分过高而影响体内胰岛素平衡、水分平衡),但你知道其实真的有研究指出,在不对的时间吃了过量不合时的荔枝,有可能会死人吗?
荔枝竟然有这幺大的杀伤力?就让我们从印度神秘的风土病开始说起。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你一起当医学界的福尔摩斯,一起解答这个神秘现象。
荔枝病:神祕的风土病在印度最大的荔枝产地,穆萨菲尔普尔(Muzaffarpur)区,从1995年起,每年只要一到了荔枝的产季(五月中到六月底),就会发生原因不明、而且死亡率非常高的神秘疾病,患者多为贫穷家庭的孩子,伴随着脑部神经的病变,而发病的时间通常落在凌晨三点到八点之间。
没有知道这个风土病到底是什幺?怎幺发生?为何发生?当时的线索只有3个:
关于疾病有诸多的猜测,当时的科学家主要怀疑原因是日本脑炎这类的传染病、寄生虫,或也有人怀疑事情跟吃荔枝有关係,但没有人能证明实际的因果关係。如果不知道造成疾病的原因,就很难进行预防及治疗,所以这个奇怪的疾病持续週期性地发生,但众多医学专家一直束手无策。虽然有诸多猜测,但这个神秘风土病的面纱,一直到2014年的研究才开始被揭开。
原来兇手真的是荔枝?在2014开始的研究中,科学家先透过文献的搜寻来过滤可能的原因,在搜寻的过程有几个片断的发现(以下有几个专有名词不要吓到,只要知道它们是荔枝内的物质,会影响血糖即可,不会影响理解)
如果我们有如福尔摩斯一样神的演绎法能力,也许就可以推出个所以然,不过我们没有,而且科学家也需要实际的证据证明到底是什幺疾病,因此这群学者便开始了他们研究。
科学家将符合这种疾病症状而到医院就诊的儿童,和同样在医院就诊但无此疾病且同住此区的同龄儿童对比,看看这些神秘病的病童,到底和其他病童什幺不一样。
所有人被检测是否感染任何病原体、寄生虫、毒物金属及其他非毒性非传染性的可能病因,包括前面所讲的西非荔枝果所含有的次甘氨酸 A ,以及本案荔枝所含有的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及次甘氨酸,并透过家属追蹤饮食情况以及发病前是否有吃过荔枝。针对荔枝本身也进行分析与研究。
结果发现,这神秘病的病童,「没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也「没有」被寄生与中毒,然而和对照的其他病童比较,只有神秘病的孩童会在尿液中检出hypoglycin A和MCPG的代谢物。
从生活习惯来看,得了神秘病的孩子通常有「夜间空腹」的情况,并且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就医前都吃了荔枝,而针对这些荔枝的检测也发现,荔枝里的的确确有着hypoglycin A和MCPG两种毒性物质。而且如果是未熟的荔枝,这两种毒物的含量更比熟成的荔枝高四倍。
一如福尔摩斯所说:「在排除所有可能性之后,剩下的无论多幺不合乎情理,那就是真相。」
这个神秘病,也可以说是荔枝病,主要是因为孩童捡拾大量荔枝来吃,如果因为荔枝吃到饱而导致没吃晚餐,或是因为家境而未吃晚餐,又在吃到饱时误食了未成熟的荔枝,多因素交互之下,就可能造成致命性的低血糖及神经损伤。
那幺为何是孩童特别容易发病?可能是因为幼童肝醣存量较少,在面对低血糖时没办法有足够的肝醣转换成葡萄糖供脑部使用,而导致严重的脑病变。
但我还是很想吃荔枝该怎幺办?医师跟营养师一起教你怎幺吃答案其实居然完全如老祖宗所说:不要空腹吃荔枝,不要吃不熟的荔枝,避免孩童吃过多的荔枝。
目前台湾并没有出现类似案例实际致死的情况,但因空腹吃荔枝而送医的状况还是时有所闻,因此千万要注意,话不能乱说,荔枝也是不能乱吃的。
说了荔枝的坏话之后(其实也不算坏话,而是科学实验的事实),来帮大家介绍一下荔枝的好,相较起同样重量的苹果,荔枝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将近20倍:
如果怕吃太多荔枝摄取过多糖分,一份荔枝(含25g糖)也比一份苹果(同样25g糖)所含有的维生素C高14倍,可说是很好的维生素C来源,只是甜滋滋的荔枝,你真的有办法只吃一些吗?
在这炎炎夏日,从冰箱拿出的荔枝或许是你的消暑圣品,也确实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但记得:
不要空腹吃荔枝不要一次吃过多的荔枝,尤其是孩童不要吃未熟的荔枝另外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荔枝的摄取,除了吃过多荔枝容易影响血糖,如果吃了不熟的荔枝,不要以为他能够帮你「降血糖」,其实它是影响了糖质新生的机制,导致脑部没办法获得糖分。因此千万不要异想天开,想靠吃不熟的荔枝「降血糖」喔!
参考资料